眼科
急症科
內科
腦神經科
心臟科
皮膚及性病科
外科
婦產科
骨科
耳鼻喉科
兒科
精神科
風濕病科
最新消息
檢查百科
吳乙新醫生 (骨科)    
黃澤民醫生 (麻醉科)    
袁孟豪醫生 (腦神經科)    
黃金豪醫生 (外科)    
何偉祺醫生 (耳鼻喉科)    
余嘉龍醫生 (風濕病科)    
關家力醫生 (精神科)    
彭慶茵醫生 (腸胃肝臟科)    
覃天笙醫生 (放射科)    
梁達智醫生 (心臟科)    
陳穎斌醫生 (內分泌及糖尿科)    
陳湧醫生 (皮膚科)    
郭旭龍醫生 (呼吸系統科)    
蔡麗賢醫生(外科)    
梁家騮醫生 (外科)    



 
 
  狂犬病

狂犬病又稱為瘋狗症,故名思義,這種病症仍由狂犬病的病毒引起。若不慎給受感染的動物咬傷後,動物唾液中隱藏的病毒,就會經傷口傳染入體內。病毒再通過周邊神經(peripheral nerve)傳輸到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從而發病。

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和周邊神經系統組成,用作傳遞及接收腦部所發出的指令,控制身體不同的感覺器官和肌肉活動。

如不及早治療,病毒會破壞神經系統及引發起病毒性腦炎(viral encephalitis),導致死亡。

  症狀
如不慎被傳染,患者會出現發燒、頭痛和感到疲倦虛弱等徵狀。跟者,情緒漸漸變得激動、煩躁不安。最後,身體將出現局部性癱瘓,無法吞嚥及呼吸系統衰竭,這都是主要引致死亡的原因。

 

治療

以現今的醫學,暫時並沒有醫治狂犬病的藥物。如被動物咬傷後,應立刻使用大量清水清洗傷口,並即往求醫。在安全的情况下, 盡可能記下動物的特徵,提供詳細資料給臨床醫生確診。還有其他治療包括,受傷後預防治療及針對性預防治療。

受傷後預防治療

即觀察該曾有咬傷人紀錄的動物,有否出現狂犬病病徵,以判斷患者有否染上狂犬病。若該動物被漁農署捕獲後,將被扣留十天作觀察。若發現它出現死亡或受感染跡象,便會立即通知患者進行進一步的詳細驗查,看是否有需要再接受其他預防性治療。

不過,若果意外發生在外地,或被不明的動物咬傷,一般都無法追尋源頭。

針對性預防治療

即在受傷後接種狂犬病疫苗。其實這種疫苗可是預防性的,例如出發前住高危地區前注射,不過同樣可應用於受傷後。整個注射過程共需注射五針,為一個月內完成。注射第一針後,跟著的第三天、第七天、第十四天及第三十天,分別注射其餘四針。疫苗一般是注射在手臂上,如意外發生在高危地區包括印度、泰國、非洲及中國南部,可能會直接注射在傷口上。 有報告指出如被貓,囓齒動物,蝙蝠,狼咬傷或曾遭舔過,位置必須在一個開合的傷口才需要接種疫苗。

 

 

如身處被視為狂犬病的高危地區如印度、泰國、非洲及中國南部,應避免與動物接觸。

雖然狂犬病的病情是急性而且致命,但上一宗出現於香港的狂犬病病症,已是1984年。
由此可見,這種病症並不常見。不過,為了更有效預防狂犬病,應為所有的哺乳動物
(包括九成的狗隻)接種狂犬病疫苗。

上一則: 甚麼是事後避孕藥?
下一則: 不能處於密室 ﹣密室恐懼症